查看原文
其他

专辑推介|聚焦中国人地关系研究

Geores 中国地理资源期刊网 2019-06-30

人地关系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的关系总和。人类作用于自然环境的强度和范围越来越大,进而愈来愈强烈地改变着自然结构和社会经济结构。在人类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关系演进过程中,资源和环境既作为人类活动的投入要素,促进了人类社会经济文明的繁荣,同时也作为人类活动的载体与排放场所,吸纳了大量人类活动所导致的生态环境影响。

人地关系的基础就在于资源环境要素开发方式的不断更新、选择、交替和传播的演进过程中的基础保障能力。传统农业经济时期国家资源环境基础保障的要素组成相对单一,流域土地资源开发是地区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主要空间载体;其对资源环境保障的要求主要在于资源环境的要素数量多寡及扩大开发的可能。

到工业化经济时期,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产生变革,资源环境要素开发构成发生重大转变。大规模的能源资源开发和利用推动了社会资源消费结构多元化的发展;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和扩张极大地改变了原有的生态系统,从而在较高程度上突破了原有资源环境要素开发利用的模式与疆界。社会经济活动与资源环境保障能力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与作用模式也从单要素的简单相互作用向多元化的复杂作用关系转变。识别人地关系演进过程中资源环境基础的安全保障能力是促进人—地关系持续和谐发展的必然基础。

经历了鸦片战争之后的百年战乱和20世纪50年代至今的大规模工业化建设,中国的人地关系演进面临着来自资源环境基础保障方面非常严峻的挑战。这一点体现在长期以来不断发生的诸多事件和事实之上,如耕地减少、草场退化、淡水不足、优质能源短缺、雾霾频繁肆虐及生态环境质量下降等。

当前,国家现代化的基本任务不仅在于如何继续提高十数亿人口的生存标准和财富积累水平,而且还在于如何建立一个能够支撑这种现代化持续发展所必须的资源环境基础。科学地认识资源环境基础的本底特征及其目前开发利用方式的得失利弊,以缓解乃至遏制日趋紧张的人地关系,是国家和地区现代化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前提。

为保障中国社会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以及人地关系的和谐有序,必须回答几个关键问题:

(1)在人地关系演进过程中,资源环境基础对人类活动的支撑能力到底有多强?如何去评价?

(2) 社会经济活动对资源环境基础影响的方式与作用强度如何?是否存在某种关系的阈值?

(3)在资源环境承载范围内合理的开发模式和优化路径如何?

基于以上思考,依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中国现代人地关系演进的资源环境基础研究(No.41430636)”,《地理研究》编辑部精心组织了本次“中国人地关系研究”专辑,以飨读者,欢迎对人地关系研究感兴趣的同行共同交流、探讨。

本专辑共收录14篇文章,主题突出三个方面的亮点:

第一,从理论、方法和实践视角,阐述中国人地关系的时代特征,关注中国不同空间尺度、不同区域类型和不同历史时期的人地关系,通过回顾中国人地关系形成的历史渊源,把握不同历史条件下人地关系的演变过程,探讨人地关系演进的影响机制。

第二,通过对社会经济发展所需要的资源环境要素投入的效率进行分析,研究人地关系中“人”对资源环境基础的利用和改造能力。基于社会经济发展所引发的资源要素投入与产出效益之间的关系,构建资源要素的投入产出模型,分析资源环境要素投入与产出效益及其变化过程。

第三,以工业化、城镇化等最显著、规模最大的人类活动为研究对象,研究中国现代人地关系耦合作用机理及压力承载状况,重点阐述社会经济发展对资源环境基础的胁迫作用,探讨科学技术、结构调整以及资源流动等现代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与资源环境的相互作用关系及影响路径,评估资源环境基础的压力承载能力。

本专辑的系列研究成果希望能够深化对人地关系这一宏大主题的理解,为综合认知和科学评估中国的人地关系提供技术方法和实践应用等方面的科学参考,同时为国家未来资源环境有效开发模式选择与合理空间重组提供有力的政策依据。   

敬请前往中国知网下载阅读原文。


原文请到中国知网下载阅读。

 

《地理研究》编辑部

2018-08-23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